腾讯产品理念体系介绍 —— 商业化¶
只有免费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吗?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是矛盾的吗?
答案是否定的,产品需要大量人力和资源的投入,只依靠资本的“输血”很难长久,唯有商业化才能让产品有自我造血能力。成功的商业化,还能推动产品更好发展。
微信公众号广告的例子: 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收入可以直接回馈创作者,生产出更多原创内容。用户有了更多阅读选择,平台的活跃度自然得到提升。广告的引入,促成了广告主、自媒体、用户多方利益共赢,建立了产品的良性循环。
越来越火的付费学习也是如此。付费模式的引入,既帮助用户高效筛选学习内容,降低选择成本,也能激励知识分享者产生更多优质内容。
商业化不是产品终点,而是起点。作为产品经理,从产品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可能的商业模式,兼顾市场和成本,打造能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产品生态。
那么,产品要 如何才能做好商业化呢?
来看三个关键点:
一、商业化的前提是产品能为用户提供价值¶
我们在第一集分享过,腾讯的经营理念是——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,商业化也不例外。只有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,才有商业化的可能,否则再完美的商业设计,也只是纸上谈兵。
二、基于场景挖掘商业模式¶
互联网产品常见的商业模式有三种:
1、直接售卖。¶
通过直接销售产品或服务进行商业化。 电商、内容付费都是如此。
2、增值服务。¶
通过免费的基础功能聚集人气,再通过为付费用户提供会员、特权、游戏道具等增值服务实现商业化。
3、流量变现。¶
产品或服务难以直接商业化,但可以通过广告、流量分发等方式进行“流量变现”。
如何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?我们认为应该回归到产品本身,基于用户场景挖掘可能的付费模式。
QQ音乐的例子: 2005年QQ音乐成立,当时的中国互联网,各大网站还处在提供免费音乐吸引用户的阶段,靠会员付费听音乐的商业模式很难被用户接受。如何找到用户可能的付费场景?
QQ音乐决定走一条不一样的路。2007年随着QQ空间的流行,团队发现QQ空间是一个可能的付费场景,空间就像用户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客厅,用户可能愿意购买音乐招待到访的客人,提供更好的氛围或者表达情感。
通过这样的场景挖掘,07年6月QQ音乐推出“绿钻贵族”,购买服务的用户享有10多项服务权限,包括QQ免费点歌、演唱会门票打折以及将自己喜欢的歌曲设置为QQ空间的背景音乐。
此后,QQ音乐通过不断拓展会员使用场景和特权,逐渐培育出大量付费用户。
三、商业化不能损害用户体验¶
商业化不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,简单粗暴的手段也许能促进短期收入增长,却会对产品长期价值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。
那么,如何才能在商业化设计时兼顾用户体验?
1、从形式上看,商业模式要与产品调性自然的融合。¶
小龙说“让商业存在于无形之中”,朋友圈正是这样做的。从形式上看,朋友圈广告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,都像朋友发的朋友圈,用户也可以像好友一样互动和评论。这种方式很好的耦合了产品形态,不影响用户阅读的连贯性,在业内也属于创新的做法。
从风格上看,朋友圈广告的品质较高,和微信的产品调性非常符合。而且最初上线推出的三款广告,还成为用户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当商业化和用户体验存在矛盾时,要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商业化,尽量寻求两者的平衡。
2、让用户有选择权。¶
有些产品的弹窗广告没有关闭选项,或者没有提示就自动为包月用户续费,这样的方式会让用户积累越来越多的负能量,轻则吐槽重则卸载产品。
更平衡的做法是给用户选择权,在明显的地方提醒用户,方便没有需求的用户方便的取消服务。
3、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,制定更精细化的商业策略。¶
朋友圈广告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:
微信团队会对广告总量进行控制,让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只收到1-2条广告,避免过度曝光。此外,对用户特征和兴趣点进行分析,尽可能推送用户更感兴趣的广告内容。
在这个基础上,还会根据用户在朋友圈里的行为特征决定推送广告的策略,针对那些看到广告就会略过或点击不感兴趣的用户,减少广告推送,避免对这些广告敏感用户带来骚扰。
▼ 最后回顾一下这一堂《腾讯8分钟产品课》,关于「商业化」我们的经验是——
商业化的过程中产品经理会面临很多决策,要坚持的原则是遵循健康的商业选择。 关注长期的用户价值、寻求共赢的多方价值、遵循自然的商业规律,从而打造可持续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。